當“可持續”成為敘事的筆鋒,曾被遺忘的礦山余礦,便有了書寫“大地藝術史”的可能。它們曾是開采狂潮后的沉寂遺跡,是礦渣堆積如山的生態負擔,是“大地肌理”被粗暴剝離后散落的碎片。然而,在這看似廢棄的傷痕里,卻蘊藏著被忽視的重生密碼——等待被喚醒的天然粗糲、原生張力,以及與大地的深刻聯結。正是洞察到這種“棄物”中潛藏的藝術、生態價值與人本設計的深層聯結,東鵬新材啟動了“在地生成2.0”的蛻變之旅。
“在地生成2.0”,東鵬將目光聚焦在了湖口周邊100公里的礦山,深挖、激活余礦的藝術化價值,最終將幻影灰、風化石、漢白玉等特色余礦轉化為高固廢占比(最高達69%)的系列產品,融合了在地關懷、藝術傳承與前沿技術,通過產業協作與工藝創新實現資源再生,為城市可持續建設提供解決方案,讓“大地的碎片”重獲新生。